摘要:阿普斯特作为口服小分子药,能特异性抑制PDE-4活性,调节免疫系统,调控炎症因子表达以控制炎症。它获FDA批准用于多种病症,还被超适应症用于多种难治性皮肤病。下面就为大家盘点阿普斯特在皮肤科中的6大应用。
阿普斯特作为一种口服小分子药物,具备特异性抑制磷酸二酯酶4(PDE-4)活性的能力。它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提升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进而调控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其他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有效实现对炎症反应的控制。
目前,阿普斯特已获FDA批准,用于治疗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PsA)以及贝赫切特综合征(BD)引发的口腔溃疡。近期,阿普斯特还被超适应症应用于治疗多种对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皮肤病,涵盖斑秃、扁平苔藓、化脓性汗腺炎、白癜风、特应性皮炎、慢性皮肤结节病、慢性光化性皮炎以及慢性口疮口臭等。
银屑病
银屑病属于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是遗传、环境、免疫介导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临床研究提出的“IL-23/T辅助细胞17(Th17)通路”理论,被认为是银屑病发病的关键机制。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TNF-α参与多个环节,由T细胞、树突状细胞(DCs)等多种免疫细胞释放,具有促炎活性,能与其他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放大炎症,是IL-23/Th17轴上游的细胞因子,还可诱导DCs产生IL-23。IL-23的作用与IL-17紧密相关,IL-23可促进Th17细胞增殖分化,IL-17则主要产生促炎趋化因子CC配体20,招募Th17和骨髓树突状细胞聚集。
阿普斯特作为PDE4抑制剂,能够激活cAMP通路,促使TNF-α、干扰素-γ、趋化因子CXC配体9、CXCL10、IL-2、IL-12等炎症介质下调,同时上调抗炎细胞因子如IL-10。此外,它还能调节先天免疫,减少骨髓树突状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向表皮和真皮的浸润,抑制该通路相关炎症介质如IL-12、IL-23等。
2014年,FDA批准阿普斯特用于治疗PsA与银屑病。2015年,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其用于治疗不能服用其他抗风湿药、对其他疾病修饰抗风湿药(DMARD)反应不佳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PsA患者。在临床实践中,该药对特殊部位银屑病及特殊人群也有良好疗效。
贝赫切特综合征
贝赫切特综合征(BD)是一种病因不明、可累及全身大小动静脉的复发性血管炎疾病,临床表现为口腔溃疡、外阴部溃疡、无菌性葡萄膜炎。传统治疗BD的方法,在口腔溃疡的控制和预防复发方面存在不足。阿普斯特有望成为有效控制BD口腔溃疡的候选药物之一,它通过调节BD患者体内的促炎介质,如TNF-α、IL-2、IL-8、IL-12、IL-17和IFN-γ等,发挥治疗作用。
斑秃
斑秃(AA)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急性或慢性非疤痕性脱发。传统疗法治疗AA时,常出现反应不佳和复发的情况。AA患者头皮局部免疫反应的关键介质是IL-2和IL-15,皮损活检还发现PDE-4表达增加。因此,全身性PDE-4抑制剂(如阿普斯特)可能对AA患者的治疗有益。
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L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特发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累及皮肤、黏膜、头发和指甲。其发病机制主要与T细胞介导的炎症因子(如TNF-α和IFN-γ)对皮肤和粘膜的损伤有关。传统药物治疗LP存在临床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阿普斯特可调节炎症信号传导途径,抑制TNF-α和IFN-γ等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为治疗LP提供了新的可能。
化脓性汗腺炎
化脓性汗腺炎(HS)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自身炎症性皮肤病,有效的抗炎治疗方法有限。阿普斯特作用于与HS发病机制相关的各种细胞,包括T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DCs,可阻断部分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
白癜风
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疾病,以选择性黑素细胞缺失为特征。现有的常规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Th1和Th17免疫轴以及INF-γ通路在全身性白癜风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黑素细胞中cAMP通路上调可激活黑素细胞诱导转录因子,促进皮肤色素产生。阿普斯特抑制PDE-4后引起cAMP上调,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特性,能够抑制白癜风发病的Th17通路、IFN-γ通路和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介质,促进皮肤产生色素,从而达到治疗白癜风的目的。
片剂
30mg*30片
印度格林马克
存在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以及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的成人患者。
2025-09-07 18:13:26
2025-09-07 18:09:24
2025-09-07 18:02:10
2025-09-07 17:56:36
2025-09-07 17:45:03
2025-01-07 14:11:04
2025-01-07 13:58:37
2025-01-07 13:54:08
2025-01-07 13:46:29
2025-01-07 13: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