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泽布替尼是国产新型口服 BTK 抑制剂,获美国 FDA“突破性疗法”认证。它用于治疗特定成人淋巴瘤患者,用法有讲究,特殊人群用药有别。与伊布替尼比,其在疗效、安全性、特异性等方面更具优势,治疗 R/RCLL/SLL 效果更好、耐受性更强。
泽布替尼(Zanubrutinib)是国产自主研发的新型口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也是首个获美国 FDA“突破性疗法”认证的中国药物。那么,与伊布替尼相比,它具备哪些优势呢?
作用机制与适用人群
泽布替尼作为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选择性抑制剂,通过共价结合 BTK 蛋白 481 位点半胱氨酸,抑制其 223 位点酪氨酸磷酸化,进而遏制 BTK 活性。它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次治疗的成人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以及同样至少接受过一次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
用法用量与特殊人群用药
泽布替尼采用口服方式给药,每天在固定时间服用,饭前饭后均可,需用温水送服整粒胶囊,不可打开、弄破或咀嚼。推荐剂量为每次 160mg(每日 2 次)或每次 320mg(每日 1 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若未按时服药,应尽快在当天补服,次日恢复正常用药计划,切勿额外补服漏服剂量。
在特殊人群用药方面,重度肝损伤患者推荐每次 80mg(1 粒 80mg 胶囊),每日口服两次;重度肾功能损伤(肌酐清除率<30 mL/min)或透析患者使用时需监测不良反应;老年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而该药物在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明确。
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
泽布替尼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感染、高血压、乙肝病毒再激活、血细胞减少症、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心律失常、肿瘤溶解综合征等。
药物相互作用上,当泽布替尼与 CYP3A 抑制剂联用时,其暴露量会增加。例如,与伊曲康唑(200mg,每日 1 次)联用时,泽布替尼的 Cmax 增加 157%,AUC 增加 278%,预测与克拉霉素、地尔硫卓、红霉素、氟康唑联用时,暴露量也会不同程度增加。当与 CYP3A 诱导剂联用时,泽布替尼暴露量减少,如与利福平(600mg)联用,其 Cmax 降低约 92%,AUC 降低约 93%。因此,应避免中度或强效 CYP3A 抑制剂和诱导剂与泽布替尼联用。同时,泽布替尼可减少 CYP3A 底物(咪达唑仑)和 CYP2C19 底物(奥美拉唑)的暴露量,但与华法林(CYP2C9 底物)及罗格列酮(CYP2C8 底物)合用时,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差异。
泽布替尼与伊布替尼对比
伊布替尼作为第一代 BTK 抑制剂,存在增加腹泻与皮疹、心房颤动、出血风险等问题,耐药性和非靶点不良反应是限制其用药的主要因素。
疗效与耐受性:研究表明,在 R/RCLL/SLL 患者中,泽布替尼的疗效和预后均优于伊布替尼。所有患者,包括遗传学高危风险者,都能从泽布替尼治疗中获益。而且,与伊布替尼相比,泽布替尼安全性更可控,治疗中止率较低,心脏不良反应较少,治疗 R/RCLL/SLL 更有效且耐受性更好。
临床优势:泽布替尼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更强的靶向性和更好的组织渗透性,血液浓度相对较高,能更好地到达淋巴结,由脱靶引起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在 CLL/SLL 治疗中更具临床优势。
胶囊剂
80mg*64粒
中国百济神州
治疗套细胞淋巴瘤(MC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
2025-08-04 07:56:48
2025-08-04 07:52:19
2025-08-04 07:50:15
2025-06-25 14:04:14
2025-06-25 14:00:35
2025-06-25 13:41:06
2025-06-25 13:36:38
2025-06-25 13:31:27
2025-06-25 13:25:01
2025-06-25 13: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