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人解答了疑惑。
巯嘌呤是一种抗代谢类化疗药和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白血病、自身免疫病等治疗。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过敏反应等,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并定期监测。
巯嘌呤骨髓抑制
血细胞减少: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减少,表现为感染风险升高(如发热)、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下瘀斑)及贫血(乏力、头晕)。
监测要求: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若出现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显著下降,需调整剂量或暂停用药。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常见于用药初期,通常为轻度至中度,可通过调整服药时间(如饭后)或联用止吐药缓解。
黏膜损伤: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口腔溃疡、食欲减退,严重时需对症支持治疗。
肝毒性
转氨酶升高:可能引发肝功能异常,表现为黄疸、肝区不适等。长期用药者需定期检测肝功能,必要时减少剂量或停药。
胆汁淤积:罕见但严重,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过敏反应
皮疹、瘙痒:轻度过敏反应可通过抗组胺药控制。
罕见重症反应:如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需立即停药并急诊处理。
其他不良反应
高尿酸血症:因细胞代谢加速导致,需监测尿酸水平,必要时联用降尿酸药物。
继发肿瘤风险:长期使用可能增加患淋巴瘤或其他肿瘤的概率。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侵权必究!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